责编:陈凯欣
2025-05-14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四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及第一批国家草种质资源圃名单。在这次评选中,山西省大同市桦林背林场杜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龙兴林场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序列,同时位于太谷的国家生态草种质资源圃等3处也荣获国家级认定。
山西省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黄河中游的关键生态区,在全国生态保护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全省已建成林草种质资源库(圃)共26处。其中,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系统保存了包括杨属、槭树属、白皮松、南方红豆杉等在内的49个树种,共计2541份种质资源;国家草种质资源圃则重点保护白羊草、无芒雀麦等乡土草种,保存优质资源2471份。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则收录了云杉、栎属、沙棘、枣等33个树种的2791份资源,涵盖生态林、经济林及珍稀濒危树种,实现了针叶林与阔叶林、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多元融合,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林木+草种""原地库+异地库"协同发展的种质资源保护新格局。
未来,山西省将继续深化种质资源评价工作,推动良种选育和可持续利用,充分挖掘种质资源的潜在价值。此举旨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荒山绿化以及碳汇能力提升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保障,进一步彰显山西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独特贡献。